深田路位于百家村片区南部,处在旧时深田内的外沿,起自文园路一中高架桥下,止于共和路,中间横穿过百家村路,为东西走向。
深田路,很田园风光的名字,却在此上演了一个个丝毫不田园的故事。
深田路(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深田路4号老别墅,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慰问团驻地,门外是个养马场。
深田路42号是三栋相连的灰色洋楼,为兴亚院旧址。它建于1930年代,原为华侨别墅,厦门沦陷期间被日侵占,作为日本人在厦门的最高统治机构“兴亚院厦门联络部”。
兴亚院三幢楼连排(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日寇为实行法西斯统治,在兴亚院设置了刑房魔屋,用世间罕见刑具和手段折磨中国人,附近居民时常听到里面传出阵阵惨叫声——只要被捕入兴亚院的人,无一生还出来。
兴亚院旧址建筑风格非常独特,主体三层,局部二层,主立面横向分为3个体块,中间体量最大,外墙竖向线条排列整齐,朝中间逐渐升高,韵律感强烈。此处后来作为民国厦门地方法院,解放后一度作为厦门市委机关大楼、《厦门日报》办公场所。
兴亚院正面(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兴亚院侧面(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在兴亚院附近的“日月礁”小山上,日本人设有“日本神社”,遗址在今厦门宾馆内?!叭毡旧裆纭?/span>1940年建成后至日本投降期间,日军及汉奸在此多次举行祭拜、集会活动。20世纪50年代原建筑逐步被拆除,据称遗址处留存有几段石台阶、两尊狛犬和一些石座椅。
在兴亚院旧址旁,有一幢废弃的米黄色洋楼“观稼轩”,门牌号深田路44号,为菲律宾华侨所盖别墅。这里是清朝中期所建万寿宫的原址,“祥龙”石雕是万寿宫门前标志。宫里供奉皇帝像,宫前有五里长的石板路,路旁立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石碑。每逢皇帝下诏书到厦门时,厦门文武百官都要集合到万寿宫前听旨。
观稼轩正面(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观稼轩侧面(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观稼轩背面(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清末万寿宫被拆,祥龙石雕幸存下来,如今摆放于观稼轩大楼右侧,成为万寿宫仅存遗物,而五里长的石板路早已荡然无存。关于这条五里长的石板路,还有一段故事:道光年间一个姓苏的富人买了个官来做,但他不识礼仪,好讲排场,一次经过衙门敲了13下锣鼓,超过“规格”,时任兴泉永道署长官的周凯提示他,要他在万寿宫前修建一条石板路,否则要追究他责任。
祥龙石雕(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位于深田路末段的怡和大厦,是中共城工部漳厦临时工委遗址。1947年4月,厦门党组织根据中共闽浙赣区委指示,在此成立中共城工部漳厦临时工委,确定城市工作重点是开展学生运动,在群众斗争中积极建党,为农村输送大批干部。1947年10月,临时工委还从香港秘密运入党的出版物和革命书刊。20世纪90年代,该址被拆除,建成怡和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