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约24小时随叫随到_150快餐200带吹电话,51茶馆最新通道,全国约茶资料

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名镇名村
思明老街 | 新华路:衙门威武书声朗
2025-04-1715:03:03来源:厦门思明区档案馆、中共厦门市思明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新华路经过古城核心区,贯穿古城腹地。该路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旧称民国路,起自与大同路、思明东路、故宫路交会处(此地有福音堂),止于镇海路,路长600多米。

位于道路中段的厦门市公安局,曾经是福建水师提督衙门所在地,是古城核心区。200多年间,共有47位水师提督在此办公,指挥全省水师纵横海疆,驰骋波涛。
1744873480215505.png

  • 新华路今貌(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1683年,康熙任命靖海将军施琅执掌福建水师兼管台湾、澎湖海上防务,为便于管理两岸海上军事,两年后施琅在厦门城内制高点建成福建水师提督署,直至清末结束,抗英名将陈化成也在这儿办公过。
民国时期,水师提督衙门遗址建立了民国漳厦海军警备司令部,解放后,改建为厦门市工人文化宫、厦门市公安局等。2002年,工人文化宫大楼拆旧建新,2008年文化宫迁至体育路文化艺术中心,文化宫原大楼划归公安局使用。如今在公安局旧大楼院内,仍有甘国宝、杨岐珍等人的题刻。
在公安局斜对面,有一栋白色4层楼房“台湾公会”,它有什么来头呢?
台湾公会成立于1906年,是在厦台胞组成的同乡会,初期在鹭江沿岸的布袋街、和凤街、走马路等处租房办公。1925年前后,台湾公会募款4万银元,购置了今新华路40号地块兴建会所,1930年建成。台湾公会1936年改名为“台湾居留民会”,抗战胜利后改为“台湾同乡会”,20世纪50年代中期停止活动。
台湾公会大楼建筑面积1100多平方米,后来作为法院办公楼。2005年政府拨款近百万元修旧如旧,现作为中华司法研究会涉台研究基地。
1744873503267655.png

  • 台湾公会(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位于道路末段东侧是玉屏书院遗址,现建有气派的商品房小区“新华城”,小区后面是厦门实验小学,这儿原是厦门五中校园,更早前则是名贯八闽的玉屏书院。
关于玉屏书院名称来由,有人认为书院位于玉屏山麓而得名,另有史料则以为,“堂之后,巨石屹立如削,玉屏之所由名也?!?/span>
1744873657930472.png3.webp.png

  • 玉屏书院碑记(郭坤聪  提供)



书院兴建于康熙年间,同时建有文昌殿、萃文亭及仙殿,清初福建水师中营参将衙门设于此,俗称“中府衙”。乾隆年间,书院扩建并正式命名为玉屏书院,清末改名厦门中学堂,民国改称省立第十三中学、省立厦门中学。解放后厦门一中在百家村建新校,书院旧址改设厦门五中。前些年,厦门五中迁建,这儿便盖起了商品房,部分用以扩建厦门实验小学。因此,玉屏书院是厦门一中、厦门五中的前身。

相关街巷

  瓮王巷

瓮王巷位于新华路与故宫路交会处,它不是一条巷子,而是一个街区。在厦门老城区,不少老街其实指的是一片街区,街区内多条路七弯八拐,但统一叫一个路名。
瓮王巷,听起来很有气魄的名字,源于旧时这儿有瓮王宫。瓮,指厦门城西门(怀音门)月城之门的瓮门,民间尊奉为瓮王,建了瓮王宫来祭拜。

  西庵巷

隔着新华路在瓮王巷对面的是西庵巷,位于新华路与思明东路交会处,因旧时有西庵宫而得名。史料记载,西庵宫祭祀妈祖娘娘和保生大帝,20世纪50年代一度设立西庵莲社,每周定期组织信徒集会念佛,“文革”期间西庵宫消失。改革开放后,西庵宫在前埔异地重建。
1744873542202453.png

  • 西庵巷(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