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老街 |北门外街:观海瞻云踞高处
2025-03-1816:40:39来源:厦门市思明区档案馆、中共厦门市思明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顾名思义,北门外街指厦门城北城门外街道,今从公园西路到先锋营街之间,200多米长,不易为人注意。明代厦门城建城之初,就有了北门外街,从北门通向城北空旷地,是当之无愧的资深老街,曾叫北门头、北门马路。

在厦门城4个城门中,北城门最接近古城核心区福建水师提督署,城门外头有兴泉永道署(今中山公园内立有“重建兴泉永道署碑记”),兴泉永道署管辖了兴化府(莆田)、泉州府、永春府。在清朝,北城门内外是厦门的军事、行政中心,可谓权力枢纽。北门外街与公园西路交汇处是园南小学,小学门口一棵古榕树盘踞石壁,成为一道景观,小学校门建在路旁高筑的石坡上,校园操场是北城门遗址,附近便是至今仅存的一段北城墙了。
六百年风云变幻
厦门唯一留存下来的北城墙,是清代重建古城的一段城墙。在一个细雨霏霏的上午,本书创作人员登上了这段古城墙,城墙数米宽,变成了我们行走的道路,路上铺满落叶,有点滑脚。在古城墙顶部,有一大片平整地,荒草萋萋,其中散落了几个圆圆的大空地。据说,这几个大圆圈是解放后我军筑成的高射炮掩体设施所在地。
坡顶大圆圈(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此处是当时古城制高点,施琅将军在此建有亭子,瞭望风云变幻。下方支撑坡顶的是一块巨石,刻有“瞻云”二字,为乾隆年间福建水师提督甘国宝题刻。时过境迁,我们难以在海拔仅十几米高的石头上,体会到“瞻云”意境。“瞻云”岩石边上,有一块嵌在城墙边上的小岩石,刻有“曼倩偷”三字,也是甘国宝手书,引用了东方朔偷桃故事。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字曼倩,传说为太白金星化身,三次偷了王母娘娘蟠桃。“谁种蟠桃树一丘,开花结实几千秋?山中金母年年宴,仙果须防曼倩偷?!毕啻显逃小奥煌道础彼淖?,最后一字可能被时间偷走了,或许被哪个顽皮小孩磨掉了,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细看所刻岩石,真有点仙桃模样。
古城墙旁边,立有一座碑亭和一块“重修厦门城墙碑记”石碑,亭柱上刻有杨成武将军题写的对联:“溯曩昔闽海雄风留旧垒,看今朝鹭江丽日煦新城。”1994年厦门建城600周年之际,市政府修建了这碑这亭,修复了这段古城墙。据透露,在不久的将来,这儿将建设古城墙文化公园,让厦门这段最悠久建筑与市民亲密接触。
神奇的石头会出米
从古城墙走向公园西路与公园南路交汇处,便到了“出米岩”。第一次听到这名字,立刻被深深吸引住——难道岩石会出米?难不成是神仙变的石头?一番了解后,才知出米岩原是同安的一个名胜。据传,南宋末年,幼主(帝昺)逃亡至此躲藏,石洞竟然每天流出大米,供皇帝和随从食用,故得名“出米岩”。当然,石头再精美也不会唱歌,再神奇也不会出米,想必是善良百姓同情落难君臣而暗中提供了大米。光绪年间,有同安小贩迁居到厦门城北门内。当时北门外设有供奉土地公的宫庙,小贩迁走土地公,放入从同安老家带来的保生大帝神像,庙门口写上对联“灵机显南宋,岩奇出米;神威著北门,誓力保生”,并把土地宫庙改称出米岩(本地话“岩”有寺庙之意),时间一长,人们就习惯把北门一带称作出米岩了。出米岩内现设有陈化成祠堂“陈公祠”。久久咀嚼“出米岩”,仿佛嘴里真的在嚼着大米,越嚼越有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