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明老街 |洪本部街:金戈铁马渡头来
2025-03-0709:39:20来源:厦门市思明区档案馆、中共厦门市思明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在鹭江道厦门财富中心大厦后面,有一片老旧街区,这儿是郑成功部将洪旭曾经办公的地方,今称“洪本部街”,意指洪旭本部堂(洪旭办公衙门)所在地。本部堂设在今洪本部街36-44号处。笔者在洪本部街42号小门探入,映入眼帘的是一幢“邓宗颖大厦”,可见这儿或许已几易其主。

本部堂原址大门(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洪旭(1605年—1666年),同安人,最初是明末海盗、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部将,后来郑芝龙降清,洪旭投奔郑成功,举义抗清。洪旭有勇有谋,成为郑成功得力助手,每次郑成功外出,都由洪旭留守厦门全权处理军政事务。在郑成功北伐金陵、东征台湾之际,也是洪旭奉命负责镇守大本营厦门。洪本部街位于鹭江道、开禾路、打铁街、兴安路围成的区域内,原来濒临大海,设有渡口,如今已退缩在厦门旅游客运码头、鹭江道、财富中心大厦的内侧,不过这儿仍然存有几块清代渡头石碑,记载了当年临海的情形。

洪本部街有一条羊肠小巷“洪本部巷”,仅十几米长,与石浔巷相连。洪本部巷口(洪本部街35号)镶嵌着一块《重修洪本部渡头碑记》石碑,石碑被紧紧镶嵌在砖石墙体中。该碑立于乾隆年间,碑额上有石雕龙和“皇清”两字。该石碑记载了当时重修洪本部渡头时,商贾百姓慷慨解囊的情形。具体文字是:渡头名洪本部,以洪旭筑石成津,利于行人,故名。但造自何年,无从查考,间有重修,无奈波涛激,近复倾颓。后来一位郭姓官员捐俸以倡增修,近此津者十余户欣然乐善,共襄厥成。上述这段话意思表明,洪本部渡头最初由洪旭率员筑就,后来有过多次重修,最近一次是一位姓郭的官员带头捐款,附近十多户居民跟着捐款重修。洪旭居住的地方在今中华城边上,位于本部巷31号(旧城改造中被拆),本部巷正是因洪旭故居而名。因此需注意这点,本部巷在中华街道,洪本部巷在鹭江街道的洪本部街。位于洪本部街158号的昭惠宫外墙上,也嵌有一块石碑《增修洪本部路头碑》,记载了洪本部渡头是洪旭提倡修筑的史实,该碑部分遭人凿毁。昭惠宫外墙边上还竖有一块《洪本部路头告示》石碑,为光绪年间所立,可惜也是块残碑,石碑被拦腰截断,另外部分不知去向。


昭惠宫历史悠久,前身是一座供奉广泽尊王的海边小庙。从清顺治年间开始,同安丙洲岛的陈氏族人陆续迁居到洪本部,形成了“丙洲陈”厦门聚居地。陈氏族人分炉丙洲昭应宫香火至此,扩建小庙规模,并更名为昭惠宫,当作同安丙洲陈氏在厦门的宗祠,供奉“开漳圣王”陈元光、“嘉禾先祖”陈夷则、“民族英雄”陈化成等陈氏先人。目前,昭惠宫也是陈化成研究会、“同华阁”南音社所在地。

另外,郑成功训练弓箭手的地方称箭道,后平整为路,改称道平路。与道平路垂直相交的营平路,过去是郑成功的营房,后来营房平整成路,故称营平路。古营路也是郑成功营地所在,现在营平路和古营路都成为第八市场的核心区域。遥想当年,郑成功在演武场演武池操练铁军,然后骑马翻过鸿山,穿过镇南关,登上凤凰山,再一路往北行至海滨,登上文圃后山水操台检阅水师,或者再跨海登上日光岩水操台,水师官兵们雄壮呐喊声,阵阵响彻在鹭江上空。在文圃后山水操台附近,有郑成功的大片营房,有其坚强后盾洪旭的驻地,共同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海防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