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约24小时随叫随到_150快餐200带吹电话,51茶馆最新通道,全国约茶资料

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编研论述
浅析地方综合年鉴与志书的主要差异
2025-02-1916:40:48来源:年鉴工作处

  内容提要:地方综合年鉴与地方志书都是记述地方行政区域有关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资料性文献,虽然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它们也存在着完全不同的差异。尤其是业内许多年鉴编辑原先是从事志书编修的,因先入为主和修志惯性思维的影响,分不清它们本质上差异,编出来的年鉴资料没有充分突出年度特色而丧失年度资料价值。地方综合年鉴与志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发源、编纂出版周期、体例结构、资料特点、编写单元、功能作用等方面。

  关键词:地方综合年鉴;地方志书;主要差异  


《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定义: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从对定义的理解,地方志书、综合年鉴的编纂实践及应用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它们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尤其是地方志机构中从事年鉴编纂的部分同人,原先是从事志书编修的,受先入为主和修志惯性思维的影响,在年鉴编纂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分清志、鉴之间的具体差异,编出来的年鉴资料没有充分突出年度特色而丧失年度资料的价值。

一、地方综合年鉴与志书的共同之处

经比较它们有以下主要的共同点:

()记述的行政区域相同

它们都是以一个行政区域为记述的范围,志以下限时间行政区域、鉴以当年行政区域为准。都要求不能越界而书,也不应界内不载。

(二)它们都是记述有关地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情况

因此,它们都是资料性地情书,且稿件、资料来源基本相同,主要都是源于当地政府各部、委、办、局及社会各行各业等单位。

(三)它们都要求资料真实准确、客观,述而不论

它们都是客观记述地方发展、变化的资料性文献。地方志和地方综合年鉴都要求资料真实准确。二者都坚持资料编纂的客观性原则,述而不论的记述方法。

(四)志书篇目和年鉴类目体裁基本上是一致的

它们都是要记述有关地方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志、鉴编纂都采用了述、记、表、录、传、图、专记等体裁。在体例结构上,志书篇目和年鉴类目作为框架最上层都是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或社会分工设置的,它们也基本上是一致的。

(五)出版的权威性

《条例》规定地方志与地方综合年鉴都纳入地方志事业范畴,由政府领导,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地方志工作机构应建立资料征集制度,可以向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及个人征集方志资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支持。相关资料由主管领导签字后上报,以示负责。宏观统计数据由政府统计部门提供,保证了地方志与地方综合年鉴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在资料审查上也有程序和制度上的保证。志、鉴的资料除上述来源外,还要搜集文献、报刊、口碑、实物等资料,加上考察调研资料,都要分析整理,详加考辨后才能使用。这些都保证了地方志书与地方综合年鉴的权威性。

(六)编纂的连续性

地方志和年鉴都是连续编纂出版的,有时限和规定性。历史上有续修地方志的传统。《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每一轮地方志编修工作完成后启动新一轮地方志书续修工作。这个规定继承了我国历史上续修志书的优良传统。年鉴是逐年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志、鉴连续出版的时间越长,其资料价值就越大。

(七)服务的对象基本相同

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都能为当地社会的各阶层和各方面发展提供资料和服务。

从上可知地方志与地方综合年鉴,存在记述内容行政区域的同一性、都是资料性地情书、体裁的多元性及分类基本相同、记述都要求客观性、服务的对象基本相同、出版的权威性和编纂的连续性等,在如此诸多的共同性下,人们很容易受其影响和蒙蔽,造成对它们认识的混乱,从而忽略了它们本质上的差异。对它们的研究,不要仅认识其相同之处,还要特别关注二者的区别。如果不搞清地方志与地方综合年鉴的区别,将出现地方志书年鉴化、年鉴志书化的现象,这是必须避免的。

二、地方综合年鉴与志书的主要差异

地方综合年鉴与志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发源、编纂出版周期、体例结构、资料特点、编写单元、功能作用等方面。

(一)发源地不同

地方志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优良文化传统,也是我国地方历史发展最有力、最权威和最系统的载体。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中没有产生过像中国地方志这种独特编纂体例和记述方法的文化载体。中国的地方志历史有2000多年,可以用16个字概括:源于周代,两宋定型,明清繁荣,现代空前。

年鉴是由古代历书逐渐演变而来。16世纪的欧洲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大量的新知识、新资料、新事物涌现,以往的历书已不能满足人们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历书于是不断扩展其内容并及时更新,最终逐年出版,从而转化为年鉴。中国1864年开始编年鉴,当年出版的《海关中外贸易年刊》是由当时把持中国海关大权的海关总税务司主办。19097月,奉天今沈阳学务公所图书科谢荫昌编译出版了《新译世界统计年鉴》,此书根据日本《世界统计年鉴》编译。现知中国人编纂的第一部年鉴,是1913年由上海神州编译社年鉴编辑部编辑的《世界年鉴》,这是部综合性年鉴。年鉴由外国传入后,经过清末、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在长期的编纂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适合反映中国国情的文化载体。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大量信息需要及时流通,年鉴是信息的权威工具,因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的繁荣局面。目前的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已经由省、市向区、县、乡镇级普及。

(二)编纂出版周期不同,断限不同

年鉴和地方志虽都是连续编纂的,但它们的编纂出版周期不同,年鉴逐年编纂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地方志以通志和续编进行编修,以一个时段为一个周期。确定断限是编纂地方志与地方综合年鉴的基本编纂原则。第一轮新编地方志以贯通古今、顺时记述为原则,上限一般尽量追溯到建制之始,事物发端,实际编纂中因事而异;下限原设想应整齐划一,但各地发展差异很大,受条件影响,下限限至何时则依各志具体情况而定。按《条例》规定,续志每20年左右续修一次,以该周期20年的内容为主,不需要再贯通古今。年鉴,按通例和《条例》规定断限为1年,从当年的11日至当年1231日。志、鉴断限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二者编纂周期长短的不同。一部地方志书续修从全国二轮修志的情况来看一般需5~10年,通志编纂则相对耗时更长一些;年鉴编纂周期比地方志要短得多,编纂周期一般1年。由于断限的不同,地方综合年鉴的连续性表现在逐年编纂、连续出版上,而地方志书则表现在续修、重修、补修的编纂出版上。

(三)体例结构不同

地方综合年鉴资料一般采用分类横排的平行条目体结构,小部分(特载、专文、附录等)采用文章体,而地方志书则多采用分类纵写的章节目结构。地方综合年鉴的类别之间、条目之间没有严格的逻辑关系,条目的内容独立性、独特性较强,条目围绕类目、分目主题属性而进行科学分类有机组合,其结构是以内容独立的条目依某一主题属性归类组成一体。而地方志书以“横不缺项、纵不断线”为分类原则,它的分类是以事物内在联系为依据的科学组合,类目的内容必须以纪事本末体来展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历程,要求类目通篇逻辑严密、前后有序、因果明确。

(四)资料特点不同

年鉴的资料信息同地方志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新”。“新”是年鉴决定选材、衡量信息价值的重要标准。它的基本框架(类目、分目)设置主要是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各部门职能作用,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应是相对稳定的。但是,作为地方综合年鉴的主体部分,即基本编纂单元的条目包括单一性和综合性条目的信息资料,是逐年更新、常编常新的,且要求做到资料的要素要齐全。因此它比地方志的优势是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检索便捷,所载事物的信息更丰富全面,特别是一些有价值的细节作为条目要素的组成被有效记载下来,更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的需要,能比较及时地、直接地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但是,年鉴单一性条目信息的特点是年度性的、微观的、直指性的,它记的是一时一事,不系统,不连贯,只能反映历史长河中一个小的横断面,难以反映一地发展的来龙去脉,结果往往难以定论。地方志依时序记述长时段内一地自然、社会的历史与现状。志书所提供的资料优势是系统性、宏观性、时间跨度长、空间覆盖面大,可以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更深的层次、更广阔的视角,去认识、研究一地发展演变的全过程,看清各门类之间相互的逻辑关系,反映较长周期内的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规律。横可比,纵可鉴,从而能更有效、更久远地发挥资治、存史、教化、交流的功能,更好地为总结经验、反映规律服务。

(五)编写单元不同

地方志与地方综合年鉴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基本编写单元的性质和内涵不同。地方志基本编写单元在节(目)的层次,记的是一类事物,体裁以纪事本末体为主。地方综合年鉴基本编写单元在类目、分目之下的条目,只记专一事物、单一事件,一事一条,体裁以编年体为主;每个条目是一个独立的信息载体,是组成年鉴的细胞;凡要素具备,独立完整,即可成条。

志、鉴基本编写单元的领属、排序的关系也不同。地方志在节或目所记各类事物,要力求反映出各个门类之间的逻辑关系,上下之间要领属得当,前后之间要排列有序,各类事物凡比较重要的、能决定和影响后面的,要排在前面,顺序不能颠倒、错乱,否则容易出现常识性错误乃至政治性错误;对事物的记述力求完整性,如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要求记述清楚。地方志的各篇章为了体现其下内容的整体性、逻辑性、严密性、统属有序,还在篇章下加了无题序进行统筹概述。而地方综合年鉴的条目,是上一年的专一性事物、单一事件,因而在一个分目之下的条目是平等的、并列的关系,又是各自独立的信息载体,都是按照事物、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的,难以反映各条目之间的领属、主次、轻重的逻辑关系。志、鉴的标题也不同。志的各层次标题都是一个门类,多为名词或词组,统领其下记述的诸多事物内容,标题反映的是志书时间下限时存在的某事物现象,题目呈现静态,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等。年鉴的标题基本上是主题直指法的句子,特别是资料单元的条目,其标题多为主谓及偏正词组的形式,其是点明所记述某一年度事物发生的情况或状况,题目多呈现动态,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成”“捐资办学”等。

(六)功能作用不同

地方志书的主要作用是资治、存史、教化,这是由它所载内容特点决定的。地方志书的内容时间跨度大,是对各方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做全面收集、系统分析、深化认识之后的经验材料,具有史实性和稳定性,事物发展的结果或阶段性结果大都基本明确;能够全面、客观地记载事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反映较长周期内的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规律,志书的这种功能是其他载体难以取代的,这也是地方志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这些规律往往具备经典性质,在资治、教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同时也彰显了地方志书的存史价值。

地方综合年鉴是系统地汇集上一年度某一地区的重要文献信息,其作用更贴近现实、更直接、更简便、更趋近大众需求,在服务现实上讲究时效性、信息性。地方综合年鉴是在服务现实前提下存史,主要价值在现实使用上。存史价值往往取决于服务现实的价值。但其内容往往是时间片段性的、结果如何往往难以定论,不具系统性和历史沉淀性,难以明确反映事物的整体发展的规律,因此其作用更多是供参考和借鉴,其主要作用概括起来说就是一个“鉴”字。但其记载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大量极有价值的信息,这是志书所不具备的,年鉴对当今社会发展的价值也在于此。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