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约24小时随叫随到_150快餐200带吹电话,51茶馆最新通道,全国约茶资料

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名镇名村
思明老街 |中山路:城与海激情交响
2024-12-2715:57:54来源:厦门市思明区档案馆、中共厦门市思明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中山路全长约1200米,东西走向,起自鹭江道,止于新华路,是厦门最有名的一条路。

中山路1925年始建,1930年竣工,由原来的中山路与中华路合并而成。中华路从今公安局到霞溪路口,包含旧时的衙口街(指衙门口的街道),路面宽十余米。衙门指福建水师提督署(在今市公安局一带),衙口街从水师提督署到古城南门,相当于今天公安局到古城东西路口这段路。


1956年中山路翻建,成为厦门第一条柏油马路。从此,中山路逐渐取代了大同路的商业龙头宝座,成为厦门最重要商业街。2010年中山路全路段辟为步行街,两年后,步行街又缩至从海边到古城东西路口。2012年,中山路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


1735545529302650.png

  • 1930年代中山路(紫日 提供)



如今的中山路两旁,矗立着华侨银行大厦、东海大厦、巴黎春天百货、金鹭首饰一条街、中华城、宏辉大厦、达意商业城、金同成大厦、名汇广场等现代化高楼,沿街一楼店面主营餐饮、伴手礼、海产干货等,主要针对游客销售。



1735545608870454.png

华侨银行大厦(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1735545663802587.png

  • 中华电影院(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时针拨回到二三十年以前,那时的中山路是市民逛街的最爱,她一头连着海滨公园,一头连着工人文化宫,非常娱乐休闲。中间有中华电影院和人民剧场,中华电影院前身是1907年建设的中华茶园,经常表演京剧、闽剧和马戏团,1922年修整更名为中华戏院。人民剧场紧挨中华电影院,1958年设立,初期主要表演戏曲。


1735545708847267.png

  • 中山路今貌(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后来,工人文化宫搬迁到体育路,海滨公园北移到大同路和开元路路口,海滨公园原址被用以扩建鹭江道和兴建滨海观景长廊。中华影院和人民剧场依然维持着,不过在新式豪华影城冲击之下,早已风光不再。
然而,无论时间如何变迁,世事如何浮沉,中山路永远是厦门人心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条路!鹭江吹来的海风,温柔抚摸着路上的一景一物。古城里涌出的气息,不停地从东至西奔涌向大海。城与海在这儿交融,旧与新在这儿交锋,她从历史厚重中走出来,向海天交汇处闯出去。
这就是我们的中山路!


相关街巷



 和凤街


从海边向古城走去,中山路北侧依次与海后路、升平路、镇邦路、大中路相交,其中在镇邦路和大中路之间,便是和凤街。
古时,这儿有座宫庙供奉保生大帝和妈祖娘娘,因为位于凤凰山麓,故名和凤宫。和凤宫坐东朝西,俯瞰鹭江,海水流入宫边,水面上架木桥。
从事海外贸易的商家为求航海平安,慷慨资助和凤宫,信徒络绎不绝。在和凤街边上衍生出布袋街,主要把布袋卖给出海商人。
那时和凤街的南对面,巍然耸立着凤凰山。山上有一块巨石,望之高如泰山,故名“望高石”,也称“望哥石”,传说痴情女子日日在此盼望情哥哥快快归来。从和凤宫通往望高石的道路今称泰山路,位于中山路与第六市场旧址之间,在水仙路东边。


 局口街


过了大中路口,继续东行,便来到局口街。局口街是中山路沿途最出名的一条支路,位于中山路与思明南路交汇处,并穿过思明西路,与思明北路路头相交会。这条街早在300多年前就有了,是厦门的老牌商业街。
《厦门志》记载:“后营守备署,在南门外局口街。”1684年,福建水师在厦门设立了中、左、右、前、后署,后营守备署负责制造军械,人称“铳局”,包括内局和外局,局口街因位于“铳局”出口处而得名。
局口街南端称局口头,北端称局口尾。街的东侧曾有大浸水埕和小浸水埕,今在局口横巷一带。西侧有“十六橺”,因为该处早年有十六间房屋而得名,厦门知名药酒厂“万全堂”老板的祖屋余庆堂就在这里,后被拆除建成了现代化楼房。
清光绪年间,局口街布店老板阿狮有个儿子“贼仔汉”,专门偷鸡摸狗、吃喝嫖赌。一次他输赌了向父亲索银被拒,盛怒之下把烟头扔入父亲店内火药桶中,引发爆燃,酿成轰动一时的“局口大火”,造成50多人死亡,50多间房屋烧毁。
改革开放初期,局口街服装布料鞋子店家增多,吸引来许多女人光顾,后来整条街几乎都卖女性鞋服、饰物、用品等,一时赢得“女人街”称号。
时至今日,局口街仅剩少数几家仍在经营服装,多数已转型做餐饮小吃,曾经风光无限的“女人街”,现在充斥了餐饮摊主吆喝声。


1735545728822782.png

  • 局口街(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桥亭街


桥亭街北隔中山路与霞溪路相对,南与四仙街相连,西侧是金同成大厦,路长约百米。
顾名思义,桥亭街是有桥有亭的街道。桥亭早已无处可寻,街也仅剩一条狭长的人行通道。
当年,这儿有山泉和石泉汇流于此,溪上建桥,桥上建观音亭,合称桥亭。溪水再流向霞溪,最后流入筼筜海港。
桥亭所在街道便称桥亭街。清朝,这儿就是厦门城外的繁华之地。中山路当初规划建设时,是从今公安局直通到和平码头,路线笔直,不料遭到了当时厦门参事会会长、厦门商会会长黄世金的抗议否决,因为那样会穿过位于中华片区的黄氏老宅和黄家祖坟。因此,中山路在桥亭这里北移,绕过黄家,中山路于是成了一条弯路。
桥亭街与四仙街交汇处有一古井“蚶壳井”,井台由蚶壳砌成。四仙街得名于一块“四仙石”,石头四面均雕刻了神仙像。
桥亭街对面的霞溪路因霞溪而名,霞溪路西侧是南田巷,可以想见当时溪畔的大片良田沃野。
桥亭街和局口街均为沿用乾隆年间的街名,此外菜妈街、小走马路同样如此。


 虞朝巷


过了桥亭街,在中山路南侧的364366号之间拐入,便是虞朝巷,巷子南与盐溪街相接。
虞朝是什么意思?原来该地建有许多牛棚,本地话把牛棚叫“牛朝”,同时“?!庇搿坝荨狈⒁粝嘟?,后来便雅化成了虞朝巷。
牛棚早被时间之河淹没了,地名却顽强保留了下来。虞朝巷边上,有一座南寿宫,它之前位于古城东路,1920年代末建厦门第一市场时,迁至今中山路416号位置。
《厦门志》记载:“南寿宫在城内,祀天后、吴真人。两旁有四大将军,其站西下首者最灵,男妇祈祷络绎不绝?!彼拇蟛拷龆嶂?,其中以站在最西面的大将最受欢迎,贡品最多,民间称“南寿宫大将,一仙食,三仙看”。
现在南寿宫骑楼外墙上,还嵌有一块清光绪年间的石碑,由福建水师提督彭楚汉所立,记载了他捐助厦门各庙香油事宜,包括马王庙、火神庙等,早已不见踪影了。
南寿宫今位于416号骑楼三层,二楼则由“金华阁”南音堂长期使用。


1735545777318585.png

南寿宫(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1735545806280531.png

  • 南寿宫外墙石碑(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城隍庙巷


中山路与新华路交汇处有一条城隍庙巷,位于南寿宫与虞朝巷的北对面,这一带原建有规模宏大的城隍庙,范围从今天新华路邮电大楼直至第一医院思明分院,横跨新华路与古城西路之间。
这座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几乎与厦门城同龄,清乾隆年间重修。历经数百年风雨,城隍庙面积不断被压缩,至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宫庙遗址上建起了邮电大楼和思明医院。


1735545879122630.png

  • 厦门城城隍庙(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原城隍庙被拆除之后,1980年代信徒在厦港南华路建起了厦门城隍庙,庙内保存原城隍庙的石狮、屋檐等构件。2013年另有信徒在古城西路18号又建起了厦门城城隍庙,多了一个“城”字。20183月,厦门城城隍庙从古城西路迁至城隍庙巷内,位于巷子尽头,在邮电大楼和医院大楼之间的狭窄地带,不过门牌号却是新华路521101。



1735545907993387.png

  • 城隍庙巷(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9.webp.png

9.webp.png

3.webp.png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