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约24小时随叫随到_150快餐200带吹电话,51茶馆最新通道,全国约茶资料

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名镇名村
思明老街 | 海后路:殖民铁蹄声渐消
2024-11-2810:30:22来源:厦门市思明区档案馆、中共厦门市思明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海后路原称海后滩,是厦门岛与鹭江之间的一片滩涂地,后来填土修路建房,曾经数十年被英殖民者实际控制,我方要在里面盖房子还须向英方申请购地,至今留下不少西洋风格建筑。

1735525833136296.png

  • 海后路今貌(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海后路起自中山路,止于开元路,中间以升平路为界划分为两段。升平路以南部分仅几十米长,是介于鹭江宾馆与东海大厦之间的过道,与中山路相接。升平路以北部分紧挨鹭江道的行车道,有100多米长,基本由几幢大楼前空地连接而成。这段海后路内侧是人和路,一度被建成台湾特色小吃一条街。
海后路曾经是厦门海滨风起云涌的地方,中外势力在此犬牙交错、激烈争夺,在今天焕然一新的鹭江之滨风景中,唯独这一段留存下历史的底色,展现出异样的风情。


 “英租界”数十年抗争


鸦片战争后,厦门成为“五口通商”之一。1851年,英国强取从岛美路头(今中山路口)到新路头(今大同路口)的海后滩作为“租界”,建洋行仓库住宅。18621874年,英国把“租界”北扩至海后路邮政大楼一带。英国在租地内成立工部局,组建巡捕房,筑墙拉电网,以上海租界模式实行管理。
外方称这片土地为“海后滩英租界”,但我方从未承认过,而是不断展开捍卫主权抗争。1878年,清政府兴泉永道道台与英国驻厦领事订立填筑海滩章程,以图规范管理。1918年,英国海军陆战队武装占领海后滩,在多处筑围墙装铁门,悬挂英国国旗,告示“大英租界地,闲杂人等不许乱进”,厦门民众为此提出严正抗议。
1921年,英商太古洋行擅自修建太古码头,企图垄断厦门海运。厦门人民随即组成“保全海后滩公民会”,码头工人誓称不坐太古船、不卸太古货,船运工人联合大罢工,建筑工人拒绝为海后滩工程作业。太古洋行被迫从外地招工,厦门民众凿沉船只、割人耳朵以示警戒,并且组织千人集会,逼迫外来工人离开。
英殖民者见势不妙,立即调遣军舰大炮来威胁,抓捕工人头目,不料更加激起了“保全海后滩公民会”的抗争决心,他们赴京要求北洋政府严正交涉英国。1922年,英国被迫签下《厦门海后滩善后办法》。1926年,我方开始填筑鹭江堤岸修建马路,一一驳回英、美、日等国驻厦领事的无理阻挠。
1930年,英国被迫无条件全部归还海后滩租地,长达80年之久的海后滩“租界”风云尘埃落定,展现出厦门人民不畏外侵的铮铮铁骨。8年后厦门沦陷,海后滩与厦门其他地方一道被日寇占领,直至抗战胜利。


 海关钟声传四方


2008年,厦门海关新大楼在鹭江道269号落成,位于海后路34号的23层旧大楼归海关缉私警察局使用。每到准点,旧大楼楼顶时钟便响起《鼓浪屿之波》的悠扬乐声。



1735525863906764.png

  • 厦门海关旧大楼(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这幢旧大楼是1990年重建的海关大楼,当时被拆除的海关大楼建成于1870年,砖石结构,由我海关向英商怡和洋行购地建设。自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另设一个不受中国政府管控的海关,称作“洋关”,管辖洋船与外贸。中国政府管控的海关称作“常关”,只能管辖国内船只和内贸。1870年建成的海关大楼,是闽海关“常关”在厦门口岸的办公楼。
据悉,1683年施琅收复台湾后,向朝廷建议设置海关。次年,朝廷开放海禁,分别设立闽、粤沿海关口,这是中国第一次以海关命名的机构。闽海关即福建海关,初期管辖福州、厦门两口,厦门口于1685年对外办公,衙署曾设立在今天定安路的钱炉灰埕巷。1910年在闽海关遗址建起了江夏堂,成为黄氏宗亲祠堂,如今大部分被辟为文安小学校园。


 大清厦门一等邮局


位于海后路58号的海后路邮政支局,是厦门官办邮局发祥地,也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开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厦门大清邮政筹备处在厦门海关设立,次年22日,邮政筹备处更名为厦门大清邮务总局,正式对外营业。18天后,清政府才陆续在全国其他口岸设立邮政局,所以厦门是中国最早开办官方邮政业务的城市。



1735525900459611.png

  • 大清国邮政标志(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1911年,厦门邮政从海关分立出来,改称大清厦门一等邮局。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大清邮局随之改为中华邮局,大清厦门一等邮局改称厦门一等邮局。1923年厦门邮局向怡和洋行购地建设大楼(今海后路58号),随后从海后路34号的海关大楼搬迁至此。现存建筑是20世纪70年代重建的大楼,2002年进行了装修改造。


4.webp.png

1735525935384387.png

厦门一等邮局大楼(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1735525967272762.png

  • 邮局内部陈设(蓝色部落图片库  提供)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