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村在今莲前西路以南,以无尾塔山与梧村交界,以西林东路与墩仔交界,村庄从山下向山上延伸,境内主要山峰有碧岩山、观音山、东坪山,水库有东山水库和东坪山水库。
西林村下辖西林社、东山社、东坪山社。1978年末,三个自然村人口规模相当,均为二三百人不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林社兴建金鸡亭统建房小区,拉开了莲前路沿线大型住宅区建设的序幕。2002年,西林村成立村企业发展公司,村集体资产转化为村民股权,村民变股民。西林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地方,许多人在厦门生活多年,仍对西林印象模糊,更不知山上还有两个村落。西林社在山脚下,主要道路有西林路及其东路、西路,西林路把西林社划分为东里、西里两大片区。在西林东路的西侧,莲前西路的南侧,还有一小块区域的老村庄。东山社和东坪山社在山上面,山上被建成东坪山公园,公园含这两个村庄及多座山峰,主要道路有观音山路、东坪山路、东排山路。假若你有空到山上走一趟,山上的清风丽水、繁花秀木、村舍人家,定然不会令你失望。新开通的山海健康步道林海线,精华景区集中于东坪山公园之中,满目绿意盎然,满心欢欣畅快,在天然的大氧吧当中尽情地呼吸,完全地舒展。

西林社:金鸡啼鸣,铺路站点
西林原称“狮篮”,谐音为“西篮”,在闽南方言中,“篮”“林”同音,“西篮”渐变成“西林”。在许多老地名演变过程中,有的因义而变,有的因音而变,“狮篮”变成“西篮”、“西林”,是因音而变的典型。清代,有姓林者从晋江迁入西林社。村民兴建贤灵宫,供奉温子公、妈祖。今址在西林居委会旁边。西林社东起西林东路,西至东浦路,在莲前牡丹酒店后面,有条村道拐入西林社老村庄,村口设有西林社区居委会,竖有一块石敢当,街巷窄小迷乱,容易令人迷了方向,绕来绕去,走酸两腿,竟发现回到了原地。

在旧村庄的里侧,1994至1996年间兴建了金鸡亭住宅小区,拥有3300多套统建房,小区配套建设了金鸡亭小学和中学,隶属金鸡亭社区。金鸡亭地名源于金鸡亭寺。

金鸡亭寺
金鸡亭始建于明代,这点应无争议。明万历年间,信众蔡锦文捐资修葺。后来,人们在亭内供奉观音菩萨,又称观音亭。清乾隆年间、道光年间,亭寺两度重修。清末,金鸡亭寺荒废无人,满目凄凉。1914年,金鸡亭寺翻建殿宇,增建僧舍。1987年起,重建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僧舍、纪念塔、山门围墙等,建筑气宇轩昂,肃穆庄严,似云中楼阁,如临圣境,至1997年重建完成,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金鸡亭寺又名普光寺,今址在莲前西路卧龙晓城处。

金鸡亭里面的普光寺

金鸡亭铺
金鸡传闻后有了金鸡亭,后亭寺合一,久而久之,金鸡亭从一个寺名演变成一个地名,大概在金尚路与莲前西路交叉地带。金尚路是通往高崎机场的迎宾大道,始于金鸡亭,经过尚忠社,故得此名。金鸡亭位于金尚路与莲前路交会处,交通位置显要。其实在古代,金鸡亭也处于交通要冲地段。古时候交通要道主要为驿道和铺路,驿道级别高,相当于今天的国道,铺路类似今天的省市县公路,更低级别的是村道。厦门岛内不通驿道,有两条铺路与岛外连接,一条经过高崎,一条经过五通。经过五通的这条铺路,过了忠仑铺(也称张仑铺、中仑铺)之后,便到金鸡亭铺,终点站是和凤铺,大约是今大中路与镇邦路之间的和凤街。铺路与驿道兼有交通、邮政两大功能,驿道的站点叫驿站,铺路的站点叫铺递,是补给、换乘场所,每个铺递通常设有司兵2人。
无尾塔山
在金鸡亭小区的西面,兴建了多个居民小区,其中以怡富花园规模较大,一个含有该小区名字的莲怡社区随之设立,这儿便是西林社的最西边了。金鸡亭小区与莲怡社区都背靠无尾塔山,海拔172米,山下建有塔山土地公庙,塔山应是无尾塔山的简称。无尾塔山介于西林与梧村之间,再往西便是龙山桥范围了,曾属莲坂,今属梧村。

东山社:观音山上,陈黯古墓
从西林东路拐入云顶岩路上山,便进入东山社境内,也进入了东坪山公园。沿途可欣赏无尾塔山、碧岩山、观音山和东山水库之美景。建成于1958年的东山水库,原为农业灌溉,今华丽变身为观光景致,20米高的雄伟堤坝,百余万立方米的大型库容,移步换景的环水步道,使之成为山海健康步道云海线的热门景区,每日引来游人无数。湖里区也有同名的东山社,为便于区分,西林东山社被称大东山社或东山社,而湖里东山社被称小东山社。东山社主要道路为观音山路,主要经过观音山直达东坪山社。

地名由来
东山社原住民姓叶。明代,莲坂叶伯颜之孙叶善祥(字广祯)到此开基,建成村落。叶伯颜的后裔散布厦门岛内的莲坂、仙岳、西郭、枋湖、东山等多个地方,叶善祥是莲坂名人叶普亮的族兄弟。自莲坂叶氏族人多把墓地建于东山后,他们便来到东山开基,形成东山社。
他们为何取名东山社呢?东山社内并无一座叫作东山的山峰。原来,叶氏族人从莲坂移居过来,这里地处莲坂的东面,又见群峰叠嶂,所以把新住地统称为东山。因此,东山不具体指向哪座山,而泛指莲坂东面的群山。

东山水库

东山社的山野人家

观音山
“东山”之上的最高山峰为观音山,与何厝塔埔社的观音山同名。塔埔观音山海拔61米,东山观音山海拔252米,在厦门岛内,东山观音山海拔仅次于云顶岩(340米)、御屏山(264米,在梧村境内)。说起知名度,塔埔观音山名气更大,那里兴建了观音山海滨休闲带、观音山国际商务区,以及观音山音乐学校,而东山社里的观音山,个头虽高,却似乎一直默默无闻。不过,此观音山的历史人文底蕴却非塔埔观音山所能比较。此山中有郑成功夫人墓,更有陈黯墓。
陈黯墓
陈黯是厦门岛上的大名人,是中原汉民最早迁居厦门岛“南陈北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才华横溢,却一辈子跟科举无缘,科考18次,皆名落孙山,于是自嘲“场老”——科举场中的老人。这位“场老”,晚年隐居金榜山中,死后葬于观音山北麓,墓形像寿龟,花岗岩条石砌成,墓碑上镌刻行书“唐场老陈先生茔”。

厦门将军祠那儿有个西边社,由陈黯后裔所垦殖,其堂号“西滨”,后谐音称西边,西边社由此而来。
东坪山社:山间盆地,傅氏开垦
东坪山社位于东山社之南,因位于东坪山东南麓而得名。东坪山海拔222米,由于地处梧村东南面,并且山中有盆地,是为坪,故名东坪山。东坪山路从山上往西北方向下行,经梧村,与东浦路相交,直抵厦禾路,主要途经东坪社区,该社区名称正是取自东坪山路。梧村的主要道路东浦路,取自东坪山路与浦南社。之前修建的东坪山公路仅一公里多,起初为土路,20世纪50年代军民携手,修建成水泥路,今在东坪山社村口大树下的一个大石块上,刻有《东坪山公路重修碑记》。东坪山社另一条主干道是东排山路,路经东排山(高240米),与黄厝接壤。由此可见,东山社与东坪山社的诸峰,海拔几乎都在200米以上,连同周边的云顶岩、梧村山、御屏山等,撑起了整个思明区地势的脊梁。

20世纪70年代,东坪山下兴建东坪山水库,石坝高12.5米,库容10万立方米,该水库完全是由村民自行设计施工,在没有任何外援和使用机械情况下,自力更生完成的。东坪山社原住民姓傅。老市区的大同路至霞溪路之间有一条傅厝巷,明代御史大夫傅珙墓坐落于此,俗称傅厝墓。明天顺年间,傅珙之父兄在此居住,后来傅珙之子傅镇考中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提督。傅珙被尊为傅厝巷傅氏开基祖。之后为了躲避战乱灾荒,傅珙后裔傅国鼎的三个儿子迁居东坪山上,肇基创业,开枝散叶,传至今日。

村舍散落山坳之间,隐隐然云雾飘渺,观老宅洋楼,闻鸡鸣狗吠,逛半山庙宇,摘路边野花,拂林间清风,想古时隐士。村中建有福灵宫,祭王公、王娘,始建于1941年,2000年重建。从2019年起,东山社和东坪山社的少数无房户、住房困难户申请外迁安置,多数居民仍留居山中。山间的日子,时间缓缓流,步子慢慢走,生活悠悠过。

大树下的《重修东坪山公路碑记》
